日本投降后带走一中国小孩, 40年后回国 , 日军当时为何要带走他?
发布日期:2024-08-11 15:23 点击次数:97
1945年,我国的抗战事业迎来全面胜利,驻华日军投降缴械,交还俘虏,对于放下武器的日军,盟军是宽容的,等待着他们是遣返回国的轮渡。
在俘虏当中,有一个名叫光俊明的中国孩子,也被日军带回了日本。
上世纪七十年代初,随着中日邦交的正常化,改革开放以后,两国民间的往来逐渐密切。
离乡40载,光俊明再次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,只是人们不解,日军当年为何要带走他呢?
乱世流离、人命如草芥,无关对错,战争中掩埋着普通人无声的悲欢离合。
七七事变爆发后,日寇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,这场战争是一个军国主义工业发达、资源贫瘠的工业国对一个国土辽阔、资源丰富的半殖民地农业国,在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上的全面碾压,抗日武装节节败退,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。
值此战乱年代,出生在山西的光俊明,和那时代千千万万因战争流离失所的家庭一样,他的童年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。
随着正面战场晋绥军的不断失利,家乡沦陷,年幼的光俊明跟随父母被迫离开故里,流亡期间好几次与死亡擦身而过。
虽然日子艰苦,好在一家人齐齐整整,好不容易逃过日本鬼子的魔爪,没有躲过国军的横征暴敛。
父亲被抓了壮丁,在战场上填了炮灰,生死未卜。家里没了劳力,母亲只得带着两个孩子逃荒艰难求生,很快就吃完了本就不多的口粮。
为了大家活下去,为了保存光家的香火,母亲含着眼泪放弃妹妹,把光俊明带在身边一路流浪,直到自己也活不下去。
为了给找儿子一条活路,母亲舍下脸面去求国军,在运城终于有一支部队肯收留年幼的光俊明。
这支队伍的长官姓郭,面慈心善,看着这瘦巴巴营养不良的孩子,他起了恻隐之心,破例让他入伍。
看到孩子有了一口饭吃,母亲也能放心离开,自此了无音讯。
自此,光家四口死的死、亡得亡,只有光俊明孤零零一人,茕茕独立于天地之间。
好在郭长官对他很好,教他读书写字、平日里只叫他做喂马洒扫的轻松活计,在部队吃不饱的时候,郭长官甚至会把自己的口粮分给他,让自小没了父亲的光俊明从郭长官身上重新寻到了父爱。
战争是残酷的,一次战斗中,郭长官的队伍与日军交上火,郭长官战死了,光俊明也沦为日寇的俘虏。
日寇中,不全是穷凶极恶的军国主义分子,很多底层人民被狂热的战争贩子所裹挟,他们用家人的安全相要挟,使得其不得不来到异国他乡被迫与中国人民为敌。
光俊明是幸运的,杀死郭爸爸的日寇中就有一个这样的军官,他心中良知尚存,救下与自己幼弟容貌相似的光俊明。
虽然是一名俘虏,但光俊明有了日本军官的照拂,待遇上要比同胞好上许多。
在被俘的两年时间里,军医加藤正隆对其呵护有加,光俊明在这个“加藤爸爸”身上重拾父爱的温暖。
精神学层面,有一种名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心理现象,是指深陷绝境中的被害者,对加害者的一点善意感恩戴德,甚至不惜以身相许,“认贼作父”,故也称作人质综合症。
这也能解释,日本投降以后,为何家破人亡的光俊明要跟这个日本养父回到日本,而非留在中国的原因。
加藤对光俊明视如己出,在养父的资助下,他的学业很是杰出,毕业以后创立公司,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,成为本地远近闻名的千万富豪。
光俊明牢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,始终没有忘本,离乡四十年后重返阔别已久的祖国,回到故乡踏上漫漫寻亲路。